找到相关内容791篇,用时2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西藏寺院神舞“羌姆”的起源

    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注3)。金刚坚利而透明,亦光泽,被视为摧敌致胜之神物。古印度以之制成兵器,其中两件演变为密教的重要法器:一谓“金刚杵”,梵语藏语中均...神物。古印度以之制成兵器,其中两件演变为密教的重要法器:一谓“金刚杵”,梵语藏语中均与“金刚”同名。其型制独股、三股、五股、九股者,以五股较常见,代表五佛五智之义。密宗以其标志坚利之智,可断烦恼...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987449.html
  • 论师的圣果观(上)

    部说“世第一法定不可退”(16中),因世第一法心心所无间,马上引入正性离生,进证初果;而初果圣者,则已断尽三界见所断烦恼。所以世第一法、初果都不可退。如此,大众部的说法,大相迳庭。然而,部说...烦恼(见惑)修道所断的烦恼(修惑)。行者断八十八使(或说“断三结”、“断三界见所断惑”)证得初果,尚八十一使思惑未断。所以,初果是但以一见无漏断见惑,身中犹修惑未得尽除,所修圣法尚未圆满,所得...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80.html
  • 论师的“时间”观

    体(性)实,二、当果,三、识起必有所缘境,四、成就不成就实,五、一刹那不能二心并生。而值得留意的是:这五项学理,不仅是有部三世实论的根本学理,也是“三世“现在”最根本的思想分歧点。 ...问难声中,归纳过未体无、现在无为实的学理思想,以及由此学理而来的必然结果。如此,“三世实“现在”根本学理上的分歧就呈现出来了。   第四节,过未体无、现在有为实。西元二、三世纪间,部譬喻...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589881.html
  • 中印佛教交流历史

    城西雍门外修建白马寺,并请他们在寺 译出了所赍来的《四十二章经》等。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正式佛教、 寺院、佛像经典译出的开始。   中国佛教到了西晋时代(265-316)已经是“寺庙图像, ...订《增一阿含》。这时又出生于西域的天竺籍僧鸠摩罗什(3 44–413),是一位对中国佛教起过重大影响的杰出学者翻译 家。他精通印度佛教五明等学问,智辩无碍。后秦弘始三年(40 1)...

    高观如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510189945.html
  • 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

    生死的人什么连接点或共同点呢?如果人能够再生,那是什么再生呢?如果再往深处思考,那人轮回的主体是什么呢?这种最初期的对轮回的思考实际上与哲学本体论的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梨俱吠陀》之《....16.3-4)一个说法:   “眼睛归于太阳,生气归于风。[根据自然]规律可以归天,也可以归地。如果你愿意,归水也可以。你的舍利在植物中安立。   你对阿伽[火烧],[用你的]热力火焰来焚烧...

    孙晶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691538.html
  •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当时的思想界派别林立,思想异常混乱,哲学主张层出不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佛经所说的"断见""常见"两种。"断见"(Uccedavqda)即否认生命体死后任何精神上的存在;"常见"(Sasstavqda)主张世界上永恒、绝对的精神原理或灵魂存在。产生于这一时代的六派哲学则完全代表了这两种思潮的主流,它集中反映了沙门思潮内部不同派系间的思想斗争基本哲学主张。在六派哲学中,据说提倡极端...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391557.html
  • 再论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概念的批评既有政治性的,也有文化性学术性的。我们首先来看“原始宗教”中的“原始”概念。就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而言,“原始”概念及其相关的民族志是民族学、人类学发展中的一个价值、生命力的部分。众所周知,关于原始文化的研究造就了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尽管“原始”概念对学科发展十分重要,但是这个概念至今仍旧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不但原先的“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研究成为反思的内容,“...

    孟慧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1191966.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五)

    译著中的专有词。忆即念,指过去的经验认识的重新活动。忆念活动,便会产生种种主观的景象,即想。在想中,种种主观景象会差别性,各有不同,即分别。所以,忆想分别,即由忆想而产生出千差万别的现象世界来。 ...无,则如同虚空,没有什么东西存在,便不应该说法性永恒存在。如果说是而永恒存在,便堕於常见:如果说是无而永恒存在,便堕於断见;如果说不不无,就一定是、无都不同的另一种境界。追问起来,觉得追问...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4.html
  • 云冈

    部分已被风水所侵蚀而失去原形,还有一部分是被斫下去盗卖了。   那末被自然力或奸人们所破坏的完整部分,还够得你赞叹欣赏的,且仍还使你应接不暇之概。入了一个佛洞,你便有如走入宝山,如走到山阴,珍异之多,山川之秀,竟使你不知先拾那件好,先看那一方面好。   曾走入一个大些的佛洞,刚在那里仔细的盾大佛的坐姿面相,忽然一个声音叫道:   “你看,那高壁上的侍佛是如何的美!”   刚刚回过头去...

    郑振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1195231.html
  • 心智的培养

    ”字来探讨,就是说,在佛教裹面,也是非常重视人的。佛经裹讲道: “人生难得”。就是特别强调做人的价值、作用意义。人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份产物,它是大自然当中的一个基本的生物原素(佛教主张胎卵湿化,...很多书本上都解释,大同小异。在大乘经典小乘经典裹,都探讨提倡这个心。所以,发菩提心不是大乘所独有,小乘也存在。那么,发菩提心的意义在哪裹呢?佛陀是要开发你的觉性的心,指示你掘发觉性的路子,这是...

    道隆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303095482.html